读过这些科幻书,刘慈欣才写了三体
北京时间8月23日,被称为科幻艺术界“诺贝尔奖”的第73届雨果奖在美国揭晓,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《三体》获最佳长篇故事奖。
大刘在获奖感言中称:《三体》这本书描绘了一个可怕的宇宙。“但是,就像在其他科幻作品中一样,人类作为一个种族团结了一起来,我们会一同应对这场灾难,一同面向未来。看到整个人类将力量聚合在一起,这是只有在科幻小说中才能见到的景象”。
书籍对每个人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,刘慈欣作为一名科幻大牛,又有哪些书形塑了他对科幻的理解呢?今天堂主就带帮你扒一扒。
[法]凡尔纳 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 邓月明 郭丽娜 译
儒勒·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让大刘真正开始对这一领域感兴趣。凡尔纳的作品多产,涉及面也广,但大刘对凡尔纳描写大机器的小说更情有独钟,像《海底两万里》、《机器岛》、《从地球到月球》等。“这类小说中所出现的大机器,均以18和19世纪的蒸汽技术和初级电气技术为基础,粗陋而笨拙,是现代技术世界童年时代的象征,有一种童年清纯稚拙的美感。”
[美]Ray Kurzweil著,李庆诚、董振华、 田源译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11
这是一本有着扎实文献基础的教科书式狂想曲。疯狂到什么样的程度?仅举两例:一个砖头大小的计算机,在一个小时进行的计算量将超过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思维量;宇宙有可能每个粒子都纳入智能体系,进而成为智能化宇宙。大刘认为:本书可贵之处在于对人工智能、纳米技术和基因工程学的描写不是科学幻想,而是基于现在技术理论进行的严谨推测。
[英]大卫·米切尔著, 杨春雷译,上海文艺出版社,2010
故事从六个人在不同时空的际遇入手,时间跨越以公元1850年为始,一直延伸到后末日时期的未来,看似毫不相干却又环环相扣,因而被誉为有史以来最能挑战阅读想象力的小说。由本书改编的电影也很出色,但大刘建议:看电影前先看书,因为电影打乱了本书的金字塔形奇特结构,使故事变得更加复杂。
[美]康妮·威利斯,杨蓓译,中国妇女出版社,2009
荣获“星云奖”及“雨果奖”双科大奖巨著,被誉为最杰出的传染病科幻小说。故事讲述了一个未来世界的学生,穿越回1348年一个黑死病蔓延的英国小镇。大刘认为作者选择了历史上最有末日色彩的时刻,对中世纪那段历史的描写精准而生动。叙事略显琐碎,但“故事在极其琐碎的叙述中缓慢推进,却充满了扣人心弦的张力”。
《荒潮》,陈楸帆著, 长江文艺出版社,2013
作者笔法娴熟,信息量丰富,被大刘誉为“是国内科幻文学近年来难得的佳作”。书中描写了一个让人迷惑的近未来。环境恶化、资本入侵和人机融合,将产生一个异常复杂的世界,其中充满迷幻和黑暗,危机与希望并存,这一切发生在一个叫硅屿的电子垃圾岛上。
[英] 阿瑟·C. 克拉克 胡瑛 译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年
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拉玛自外太空悄然而至,它将会告诉你一个太空时代“大航海探险”的故事。大刘称:克拉克的作品是他投身科幻创作的最初动力。他欣赏中克拉克在《与拉玛相会》体现出创造想象世界的能力。整部作品就像一套宏伟的造物主设计图,展现了一个想象中的外星世界。虽然外星人始终没有出现,但这个想象世界本身却一样让人着迷。
[英] 奥威尔/[英] 赫胥黎/[俄] 扎米亚京 著 ,译林出版社,2013年
大刘认为:“奥威尔的《1984》、赫胥黎的《美丽新世界》和扎米亚京的《我们》只被划定为科幻的边缘”,但这些书却能体现出科幻反映和干预现实的能力。反乌托邦三部曲中,看似最黑暗的《1984》,实际上是三个想象世界中最光明的一个,其中的人性虽然被压抑,至少还存在;而其他两个世界中,人性已在技术中消失了。这种黑暗,是现实主义文学不可能表现出现的。
[英]理查德·道金斯 著 卢允中/张岱云/陈复加/罗小舟 译 中信出版社 2012
一句话概括本书思想,人是基因寻求延续的暂居地,是实现基因意志的奴隶。大刘觉得道金斯的《自私的基因》“最大的特点就是冷,比冷静更冷的冷,不动声色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质,尽管这种结论不一定正确,却告诉了我们一种可能:生命和人生以及世界与文明的最终目的,可能是我们根本想不到的东西”。
[澳]戴维斯 著 傅承启 译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7
随着大爆炸理论逐渐被大众和科学界所充分接受,人们越来越注重宇宙未来的研究,宇宙如何开始?是否会以爆炸或抽搐的形式终其一生,或甚至永久消失?
戴维斯在本书和其姊妹篇《宇宙最初三分钟》中用诗样的语言描述宇宙初生和垂死之际的极端状态,这两本书被大刘认为最能体现科幻的魅力,“在我们无法经历的时间里带我们去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”。
(本文整理自《南方周末》的相关报道,更多信息欢迎点击“阅读原文”)
本文选自: 南瓜学堂 ID:pumpkinschool |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|
简介 面向千万大学生的高校界第一公号,大学秘典,考研攻略,找工须知,一“号”掌握。 |